主办
投稿邮箱:fxwmw511@163.com
手机版亚博-亚博网站首页 > 专题文章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2024年12月,省委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明确要求全省干部群众要全面领会内涵、吃透精髓要义、把握实践要求。合肥市委市政府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当前合肥工作实际和未来“十五五”规划相结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进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力。
一、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近年来,合肥聚焦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一是升级科创打法。组建驻外联络中心,负责所在区域科技成果的收集和科技团队的发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对接境内外百余所高校院所,挖掘可转化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在肥新成立企业。推动建立产品经理人库、创业合伙人库,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重点科技招商项目“每日一报”机制,推动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制机制,聚焦财政保障、基金投入、股权融资、收益分配等方面,激活团队科研潜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中电信国家量子信息网络技术创新中心平台的能级,促进创新要素汇聚与协同,构建以科学、技术、产业、人才、政策、金融为支点的区域创新体系,系统推进资源要素汇聚、功能结构提升,形成动态协同机制,产出重大原创成果,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强化金融赋能科技。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智力、长周期、慢回报的特点,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组织金融机构聚焦企业混合型融资需求,为科创企业提供了丰富耐心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及产业链上,使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动能。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和股权市场的纽带作用,引进资本市场龙头企业参与到标的公司战略股权融资中,与企业发展深度绑定,全周期陪伴。四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一体推进“学科-团队-平台-项目-产业”布局。加快人工智能、量子产业先导区建设,加快组建国家量子科技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助力一批国产量子关键仪器设备投入使用。
二、聚焦未来产业,着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合肥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稳步增强创新动能。持续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best、先进光源等项目,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设施,牵头组建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联盟。高水平建设科大硅谷,深化全球合伙人战略,持续引进全球知名投资孵化机构和科创服务机构,强化动态分析跟踪,确保落地见效。高质量运行海内外创新中心,聚焦双招双引、品牌推广、资源链接等核心功能。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加快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低空经济、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机制,编制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手册,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测认证等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三是狠抓投资项目落地。推广节点工作法,抓紧抓实项目熟化、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
三、聚焦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为合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合肥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创业兴业福地。二是全面优化开放格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叠加效应加快释放,合肥正在由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错位互补、协同联动。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三是完善“五外联动”工作机制,围绕重大抓手、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增长点,打造优势外贸产业集群,稳定和扩大“新三样”等机电产品出口。举办“投资合肥行”“海客圆桌会”等招引活动,吸引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合肥。争创全国首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设立合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力争服务外包执行额不断增长。推进中泰“两国双园”、合肥-中东商务港建设,打造经贸往来新高地。吸引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肥设立外资研发中心。
四、聚焦治理效能,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合肥正处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上争示范当表率。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在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上勇于探索,强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二是坚持统筹推进,统筹村庄建设、农田整治、环境提升,一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合肥示范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合肥责任。紧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发挥合肥科技创新优势和种业企业等优势,全力打造“一园一区一室一基地”种业之都建设新格局。
五、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这些论述为合肥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一是聚焦文化改革。用足用好丰富文化资源,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合肥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突出以文兴业,实施文化产业倍增工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二是聚焦文化融合,依托央视“科晚”平台谋划建设沉浸式影视基地,打造特色创意文化产业园。以区域文化为灵魂,推进“一湖一山一河一廊一城一园一镇”等重点区域开发。三是聚焦文化消费。打响科创科普游品牌,打造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虚拟数字人、无人智能船、科技秀场、低空旅游等新场景新业态。开展文旅惠民消费活动,持续优化惠民措施,以发放文旅消费券为抓手,不断激发市民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吴文青